【暑期社会实践】匠心拓雕版,延续文脉长——艺术设计学院“河”韵薪传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6日,艺术设计学院“河”韵薪传实践团在指导老师陈芳芳、周玲的带领下前往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千年技艺的独特魅力,探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路径。校党委副书记丛彬彬、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宁尚洁、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汪智强、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喜恒出席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仪式。

实践团走进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一张宣纸、一把刻刀、一块木板,如何能幻化出千般文字、万种图景?” 在实践体验区,实践团成员们的疑问被正在现场演示的我院2008届优秀校友、非遗传承人彭磊一一解答。他向大家展示了雕版的基本步骤:从写样、上版、刻版到刷印,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在随后的交流中,彭磊与实践团成员展开了深入对话。他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雕版印刷技艺在当代面临的传承困境与发展机遇。校党委副书记丛彬彬在共建仪式上强调,学校始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此次与扬州沈树华三石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学校推进“文化育人”战略的重要举措。

此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学子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大运河非遗文化的平台,后续实践团将整理探访资料,通过调研报告、短视频、文创设计等形式,传播雕版印刷技艺的文化价值,助力大运河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艺术设计学院 陈芳芳/文 周玲/图 蔡媛媛/推荐 彭曼/审核)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