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8日至16日,校团委组织青马实践团师生一行10人,跨越4500多公里,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等地开展“青言青语戍边行,共述‘疆’来民族情”暨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祖国行”新疆专项活动,在深学、细悟、笃行上点亮“信仰明灯”“奉献明灯”和“奋进明灯”。
深学“兵团精神”,在红色研学中点亮“信仰明灯”
7月10日至13日,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考察新疆时的路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感受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在石河子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回顾了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在军垦第一连,体会到了军垦战士的无私奉献;在农一连棉花种植基地的田间地头,看到了现代化农业的蓬勃发展;在花园镇广场,感受到了美丽家园的建设成就。实践团成员通过“走心式”参观、“沉浸式”融入、“体验式”参与,让红色研学更有滋有味,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并发扬兵团精神,做到“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细悟“戍边担当”,在体验实践中点亮“奉献明灯”
7月14日至15日,实践团走进察布查尔县,与新疆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察布查尔边境管理大队、共青团察布查尔县委员会共同开展“同走戍边路,传承戍边情”主题实践活动,与察布查尔县青年共同体会屯垦戍边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红海沟边境警务站,驻守的移民管理警察通过一个个“戍边石”分享他们的戍边故事,为实践团的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走心的国防教育课,让大家深刻感悟到了“守边有我,请党放心!”的深刻内涵。随后,在民警与护边员的带领下,实践团的成员们踏上了巡边路,亲身感受到了戍边战士们日常巡逻的艰苦环境及守边巡边的不易和艰辛。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在察布查尔县扎库齐牛录乡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青年们聆听了“小白杨”故事的主人公程富胜卫国戍边的难忘经历,认真感悟“忠于祖国、扎根边疆、建设家园、蓬勃向上”的小白杨精神。


笃行“民族团结”,在合作共建中点亮“奋进明灯”
7月15日至16日,为实现更深层次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构建常态化“双向奔赴”的新格局,我校团委与察布查尔县团委共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并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在加尕斯台村开展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实践团在加尕斯台村摆起了非遗文化宣传体验摊位,与当地村民、少数民族儿童等共同体验了扎染、漆扇、香囊的制作流程。实践团成员向少数民族的孩子们普及扎染和漆扇的传统知识和历史,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在实践团成员的帮助下,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了蓝印花布和漆扇的制作过程,一个个美丽生动的图案呈现在了一块块手绢、一双双袜子和一个个发圈上,一把把独一无二、色彩纷呈的漆扇也跃然而出。在香囊摊位上,实践团开展了识物辨认中草药的活动,引导村民们认识常用的中草药,告知药物的功效,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加深村民对常见中药的认识,并赠送中药香囊,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在加尕斯台村的红领巾小课堂,实践团成员季冬阳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以“石榴花开·籽籽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微团课,江苏工院资助大使海热古丽详细地向孩子们讲解了国家资助政策,鼓励孩子们要努力学习,提升自我,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


青言青语戍边行,籽籽同心筑未来。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同学们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之中。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不仅致力于挖掘和传播戍边战士的爱国奉献故事,更在交流与互动中加深了各民族青年之间的融合和友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青春力量。(团委 张禧嘉/图文,张悦/推荐 徐磊/审核)
